據悉:2月17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京簽署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共同支持300余試點縣(市、區)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副總裁孫利軍介紹,此次合作一方面助力試點地區發展農村電商,另一方面還能通過發展農村電商進一步吸納更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未來三年,阿里巴巴每年都會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選定的約100個返鄉創業試點地區中,按照合作節奏設立約1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000個村級服務站,每個村級服務站視實際需要可承載“生態中心”、“公益中心”等功能。
孫利軍表示,阿里巴巴旗下農村淘寶、農特產品上行、菜鳥網絡、“農村淘寶APP”、螞蟻金服及旗下網商銀行農村金融、天貓網廳通信服務、阿里旅行、阿里健康以及智慧縣域等16個相關項目將以此次簽約為契機,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以及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因地制宜的落地生花。屆時,隨著生態鏈和生態圈的發展,將會吸納更多人員返鄉創業就業。
除了阿里巴巴以外,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平臺也在近兩年開始發展農村電商。
京東采取建立縣級服務中心或鄉村合作點的模式,并建立了配送到戶的自營物流網絡。
京東商城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京東以每月平均6000名的速度,已經招募了5萬名來自當地農村的鄉村推廣員,服務能力覆蓋全國5萬多個行政村。“我們的方向是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和生鮮電商戰略。”
同時,依賴線下倉儲的優勢,蘇寧在2015年元月才提出農村電商計劃,到年底已建成1000家蘇寧易購服務站。
阿里和京東的農村電商戰略布局,從速度到規模都不相上下,但是阿里有了發改委的官方標簽,雙方簽署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廣農村淘寶項目,正是為了真正打造出一個農村電商生態鏈,對于阿里項目的推廣應該是多了一個得力的助手。
但是,縱觀農村電商發展,高昂的人才、物流和推廣成本仍然是各大平臺繞不過的坎。
由于農村市場的特殊性,其物流鏈較長而消費群體又較為分散,導致電商平臺采取了與普通電商完全不同的方式,其核心便是深入到農村布點,使推廣和產品真正落地。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農村電商的核心競爭點在于是否能落地到線下。
轉載://cqdwzx.com/zixun_detail/286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