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冶煉傷害及其防范
冶煉過程中,灼傷是最常見的傷害類型,其危害程度僅次于機械傷害和物體打擊,位列第三。這種傷害主要由高溫鐵水、鋼水和爐渣噴濺,以及各種蒸氣、熱水、煤氣、氧氣等引起。特別在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和軋鋼等工序中,需特別警惕。
為防范此類傷害,主要措施包括:按規定提供勞動保護用品,強化個體防護;制定并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嚴格標準化作業;加強探測,嚴防廢鋼帶水和;采用檢測和探傷等方法,預防設備老化和破損。
二、機械與電氣傷害及其對策
機械傷害主要來自軋機、焦爐四大車等旋轉式或移動式機械。電氣傷害則主要來自電—動、電—熱、電—光、電—化等設備。
針對這些傷害,防范措施有:加強安全點檢,保持設備狀態良好;嚴禁不停機清理和觸摸,檢修時需實施三方確認和掛牌、交叉作業安全聯絡;在接觸和運行電器設備時,應防止觸電,按安全規程操作以防短路電弧灼傷和電氣火災爆炸。
三、防火防爆與中毒窒息的預防
火災和爆炸傷害主要源于鋼水、鐵水、爐渣,以及煤氣、易燃氣體、液體氧氣等。中毒和窒息傷害則主要來自各種有毒物質。
預防措施包括:實施防火措施以防起火和火災,采用滅火措施以減少次生傷害;實施防爆措施以減少爆炸傷害,必要時啟動應急措施和預案;進行空氣置換以防氮氣窒息,采取防止泄漏、安全監控、保護用具和急救等措施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特種設備與職業病傷害的防控
特種設備傷害主要來自鍋爐壓力容器,需防爆炸、水擊等。職業病傷害方面,鋼鐵企業常見有塵肺、職業中毒、中暑和噪聲聾等。
防控措施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容器檢驗和及時發現缺陷,對操作工加強培訓并持證上崗;定期體檢并實行職業衛生監護,采用三級預防機制以應對職業病。
五、安全管理的理論基礎與實施
安全管理涉及多米諾骨牌因果連鎖論、現代事故因果連鎖論等理論模型,以及安全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企業需建立文件化的管理體系,進行安全運行的監控和測量,并定期進行審核和評審。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與職業健康安全的相關規定概覽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對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規定與指導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條款解讀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在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要求與保障
九、《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關于女性職業健康安全的保護條例
十、《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的詳細規定與實施
十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對職業健康安全的保障措施與要求
十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對職業健康安全的管理與規范
十三、《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工作的意見》在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指導原則
十四、《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對職業健康安全事件的應對與處理規定
十五、《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關于職業健康安全的防護用品管理要求
第二節我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概述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建立與實施
二、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制度的推廣與實施情況
三、職業健康安全措施計劃制度的構建與完善
四、職業健康安全檢查制度的執行與監督
五、傷亡事故與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的建立與實踐
六、職業健康安全監察制度的實施及其成效
七、“三同時”制度在職業健康安全領域的應用與意義
八、職業健康安全(勞動安全衛生)預評價制度的發展與實施情況分析
九、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的優化與完善
第三節我國的職業健康安全標準體系解讀
一、職業健康安全標準的分類和特點介紹
二、職業健康安全標準體系的基礎——方針與目標的確立與實施情況分析
三、管理方案的主要內容及其實踐案例分析,以及管理方案與運行控制的差異分析
工業煤氣安全檢測與評估提綱
一、內部檢測概覽
1. 內部檢測的重要性及其目的
2. 檢測流程概述
3. GB/T28001標準下的關鍵檢測點解析
二、管理評估詳述
1. 管理評估的目的與意義
2. 評估所需的輸入信息與資料
3. 評估后的輸出報告及建議
附錄:相關安全規程參考
1. AQ2002-2004g煉鐵安全規程 詳解
2. AQ2001-2004煉鋼安全規程 概覽
3. AQ2003-2004軋鋼安全規程 要點解析
參考文獻及進一步閱讀指引
轉載://cqdwzx.com/zixun_detail/183105.html

